搜索

扫描二维码
进入手机官网

地址: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惠工街124号
电话:86-24-22562480
传真:86-24-22562333
邮编:110013
网址:
www.clic.cn

友情链接:

版权所有:辽宁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        备案号:  辽ICP备18018774号-1

>
>
>
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援科三十年 中国技术成就格格杜“稻米之乡”

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援科三十年 中国技术成就格格杜“稻米之乡”

在非洲西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带上,格格杜垦区农场稻穗均匀壮硕,叶子碧绿舒展。“中国农业技术”正在改变这里原有的种植方式和农业面貌,“格格杜”已成为科特迪瓦优良稻种和农业现代化的代名词,成为代表着科特迪瓦先进农业水平的“稻米之乡”。

一、热带雨林中的格格杜垦区

援科格格杜垦区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合作项目,是中科两国政府1983年建交后的第一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,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合作相结合的项目。该项目位于戈河中上游的原始丛林内,500公顷的开垦土地划分为三个灌区,分配给周边近千户农民,直接安置外来就业人口数千人。作为该援科项目的实施单位,辽宁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辽宁国际合作集团”)自1989年开始已持续近30年开展各项援助工作,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、稻种开发与推广,水稻种植和农机操作技术传授等方面均取得较丰硕的成果,建立和带动了当地较为完善的水稻产业体系。

多年来,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援科项目组始终驻扎在格格杜垦区的工作前沿,与国内专家和当地群众一起进行水稻种植探索。在改善种植条件方面,针对科特迪瓦部分土壤严重酸化,雨季部分低洼地带积水问题突出的情况,项目组人为改良酸性土壤,使之适应水稻生长,同时对主要排水干渠和支渠进行定期维护清理,确保垦区农田排灌畅通;在选育水稻品种方面,根据科特迪瓦气候特征、土壤结构,筛选出具备抗病性、抗倒伏、适应酸性土壤、适应旱作等特点的优质水稻品种14个,此后继续加大育种工作,成功选育出包括CG11和CY2在内的12个新品种,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地民众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多方面需求,赢得了科特迪瓦相关机构和广大农民的好评;在水稻栽培技术探索与推广方面,项目组因地制宜,推广了水稻机械旱直播种植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,大幅降低水稻种植成本;在水稻机械化生产加工方面,完成了拖拉机、插秧机、联合收割机、脱杨机等机械从试验到大面积生产应用,在垦区内形成了耕地、插秧、收割、稻种筛选、大米加工等较完整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加工系统,使格格杜垦区成为科特迪瓦唯一开展水稻机械化作业的垦区,也是科国水稻种植的最高产区;在水稻栽培技术培训方面,项目组有效利用格格杜在新品种选育示范和农机方面的优势,在当地组织了大量内容丰富、实用的培训活动,包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、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培训、水稻抛秧技术培训、常规稻制种技术培训、水稻收割和加工储藏技术培训、拖拉机操作及维修培训、联合收割机操作及维修培训、碾米机操作及维修培训、选种机操作及维修培训等等,30年来共培训科方政府官员、技术人员、管理人员以及农民达2000余人。这种“授之以渔”的援助方式,促使当地人自主掌握相关技术,保证了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持续促进。

作为中科两国重要农业合作平台,格格杜承载着振兴科特迪瓦水稻发展事业的重任。援科项目组不断加强新品种和水稻栽培技术成果的推广,以惠及更多当地农民。通过与科国水稻局和ANADER(农业技术发展署--科特迪瓦最大农业推广机构)合作,格格杜垦区的优良稻种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。目前,在科国审定的两个中国品种CG11和CY2已推广到科特迪瓦所有水稻种植区,推广面积正逐年增加,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。项目组最早引进的黑稻品种—CBI,是科国唯一黑米品种,经过水稻局和ANADER在科全国推广,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。此外,应科特迪瓦水稻局要求,项目组每季为科水稻局提供2吨两个新品种原种,用于繁育50公顷良种田,生产出200吨良种,可满足科国5000公顷稻田用种,而ANADER也通过与项目组合作在格格杜垦区每年生产4000公顷稻田用种。经过科水稻局和ANADER两大官方机构的持续推广,中国水稻品种CG11和CY2的种植面积超过科特迪瓦总体水稻种植面积的15%。同时,通过科民间机构(农协、合作社、经销商等)的推广,在项目组所在地迪沃省及周边地区,中国品种所占比例达80%以上。

长期对科农业技术上的支持,快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在第九期技术合作期间,格格杜垦区盘活了原有的3家大米加工厂,主要经营CY2、CG11和黑米CB1等中国品种;新增一所大型大米加工厂,其员工多达20余名,每周有30吨大米销往首都阿比让市。项目组驻地至垦区试验田之间长达20公里道路的两侧周围,已经形成了6个有规模的自然村落,而且外来居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,从原来的一两千人迅速增长到数万人。受地理位置限制垦区附近交通不十分通畅,随着水稻产量迅速提高,当地百姓的生活收入也因此得到了迅速提高,当地的农村经济和农贸市场也得以活跃起来。现在项目组驻地公路旁的三个自然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重镇,还成为OGOUDOU县政府的所在地。以垦区为中心向外拓展,周边的原始丛林和荒芜土地也逐渐被开垦出上万公顷的咖啡、可可、棕榈等经济作物种植区,成为了科迪沃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出产地。

二、上帝派来的中国人

在近30年的合作中,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派出的项目组成员和国内农业专家,克服当地环境恶劣、热带病猖獗、相关设备和人员匮乏等困难,在热带雨林中开拓性地开辟了水稻种植区,并逐步发展成为水利设施齐全、种植技术先进、产销流程完善、机械化程度较高、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农业产业品牌,为改善当地民生、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项目组在格格杜耕耘多年,与科方相关部门和当地广大群众结下深厚友谊。项目组常为当地政府和民众节日和宗教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问题,帮助当地民众解决生产问题,维修如水井、道路、学校、教堂等设施。一系列人道主义行动为项目组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声誉,使项目组成为中科友谊的民间大使,传递着正能量,也赢得了口碑,无论走到哪里,项目组专家都受到热烈欢迎。用当地民众的话来说:“中国人是上帝派来帮助我们的”。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,有效保障了技术合作顺利进行和我方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援科项目组是中科友谊的桥梁和践行者。在2010年科特迪瓦内战期间,项目组成员没有放弃格格杜垦区,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。这样的精神也感动了当地民众。在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,交通、通讯全部中断的情况下,当地民众主动保护项目组成员,因此项目组的人员和财产未受到任何损失,使技术合作项目得以延续。战后,援科项目组全体成员受到了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赞扬。

三、辽宁国际合作集团

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外经贸公司,公司多年来积累了较丰富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验,形成了一定的海外市场优势。近年来,辽宁国际合作集团不断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,深耕海外市场,经营业绩连创新高,在巴基斯坦、科特迪瓦、佛得角、埃塞俄比亚、秘鲁、日本、韩国等传统市场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。

辽宁国际合作集团在执行援科技术合作任务时,始终从国家利益和当地民众需求出发,积极参与科国农业发展进程,为科国农业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。当前,科特迪瓦正实施自给自足的《科特迪瓦国家水稻发展战略规划》,辽宁国际合作集团项目组积极融入其中,为科方提供稻种原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和多项技术培训,得到科方的认可和重视。格格杜垦区已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典范,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优良稻种繁育基地和农业现代化基地,而“格格杜”也成为当地人对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亲切昵称。格格杜垦区体现了中国带着尊重与友谊的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、追求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、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“中国特色”援非方式,也必将为我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非洲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持。